還在為 玩具收納 煩惱嗎?小空間必勝妙招看過來

  • by
玩具收納  因應高房價,現代小家庭購、租屋傾向設計精巧約10到20坪的小房型。如此坪數若再切割為三房兩廳、兩房一廳,未免讓居住者感到狹小壓迫。想空間開闊-小坪數多傾向開放、一室多用的複合形制。如此,收納規劃便是維持居住舒適的首要挑戰。   小朋友隨著年齡、興趣取向…累積許多玩具,形狀各異、堆疊困難,是收納工作中的阻礙。本篇提供三個收納小技巧,讓玩具收納再也不是媽媽心頭裡最痛的一塊。

玩具收納 【物品分級、收納分配】

將玩具按使用頻率分為:高(隔日到周間使用)、中(隔周到月間使用)、低(隔月到年間使用)三個等級。收納則隨等級從櫃體低處往上分配-愈少用的放愈高處;超過一年不使用的物品,則可以考慮轉贈或捨離。

  櫃體除平面寬度、深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高度。碰觸不到的區域,尤會淪為閒置空間,其實櫃頂到天花板間可增加收納箱,裝進使用頻率低的玩具,大大增加空間效益。

【愈小愈靈活的收納】

益智組合、職業體驗、手作…等類型玩具會伴隨大量物件,需要集合收納。特別在小朋友使用後,四散滿地的玩具,遇到不可動的收納點-如固定櫃的抽屜,分次拿取、放入的行動會降低收拾意願。此時使用收納盒、附輪子的抽屜櫃,能增加靈活度,減少收拾路徑及動作,整理門檻降低了,養成收納習慣就容易了。

【發掘非活動空間】

難以堆疊的玩具球、膠偶、娃娃該怎麼收納呢?為避免掉進-物品增加=活動空間減少、物品減少=活動空間增加的死胡同中。我們可換個想法,將物品放在「非活動空間」。  什麼是非活動空間?避開行走範圍,在沙發、床底增加箱體,門壁上使用吊掛收納延伸垂直空間。顏色繽紛的玩具搭配適切收納,增加居住質感,又不影響活動,簡直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