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一起做家事,家裡乾淨又整齊

  • by

專欄作家/周琬瑄

家事,在生活中幾乎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日常環節。但是在亞洲國家卻往往將「家事」加壓在女性角色身上,最常見的莫過於「母親」!

「家」不應該是一個講求「愛與分享」的地方嗎?

「家事」真的只是女性所「應該」專責處理的事務嗎?

相信身處於亞洲國家的女孩們,都相當能夠感同身受。無論是在日本、在中國、台灣、印度舉凡身處亞洲地區的國度,幾乎是從小教育女孩要把家事一肩扛。
小編特別喜歡西方國家的家庭教育方式,無論是在自主獨立性還是對於家事的責任。

針對家事對於孩子的研究與影響

網上曾盛傳一個研究調查,國外著名名校─哈佛大學,曾經做過研究,得到驚人的結論:「愛做家事的孩子和不愛作家事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 15 比 1,犯罪率: 1 比 10!」
當然,此項研究其實並沒有真正的資料文獻與研究報告。
不過,卻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根據來源,雖說並沒有真實的研究顯示,愛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犯罪率較低,但長達八十年的哈佛格蘭特研究Grant Study中,的確發現小時候做家事的人,將來長大成人之後比較不會有憂鬱傾向。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名博士曾以84名的孩童做小型的研究追蹤,追蹤其在34歲至20歲的成長過程中「做家事」這件事對於他們的影響是否顯著?!
研究發現3、4歲就開始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跟家人、朋友關係較融洽,成績較佳,甚至進職場之後也能較快成功。
根據以上的國外研究顯示,其實也不難看出在國外為什麼要有早教的家事流程,甚至於為什麼國外的孩子能夠融入家中的大小事務。

「家事」對於孩子與家庭關係的改善

「家事」顧名思義是一個家的大小事,因此在基於這個認知的情況下,我都會先給孩子一個小觀念─「家是大家的,家中事物是每個人的責任」,在這個基礎上去給孩子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這,是帶領孩子做家事的根本也是第一步。
親子間的家事互動,更是一種日常間的感情培養。透過彼此間的分工合作去讓孩子體會身處「家」的感受。

親身經驗分享:

以我家大寶舉例來說:
3歲開始,我便要求他要做到洗碗的工作,起初年紀小的時候在旁邊幫忙輔助著,大一點以後邊是放手獨立作業。
到了5歲年紀,開始讓他跟著爸爸一同去倒垃圾、整理回收物,到了如今7歲的他,可以自己帶著4歲的弟弟一同下樓倒垃圾並且照顧好弟弟。
最小的女寶也在哥哥們的耳濡目染下,2歲的他會在飯後主動拿起抹布幫忙整理飯後的餐桌、兄妹間彼此可以自行分工好收碗筷與擦桌子的工作。

「家事」帶給他們的是,手足間感情的加溫與友好

而父母呢在與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看到爸媽在做事就會開始懂得將自己參與進來,到了晚餐時段孩子會知道媽媽需要洗米、洗菜,會主動提出意願!無形之中,這一切的行為其實都已經在根深蒂固的給孩子學習獨立自主。
身為父母的我當然也可以理解部分家長不敢放手給孩子的原因,因為我們家的兩個長輩也是像這樣的心態,覺得孩子的行動只是在添亂甚至於是種危險!
但是,其實在克服了上述兩個心態後,你會獲得一個全新的世界觀!何況我們也不是說,一次性地讓孩子放手去做大大小小的家務事。

該如何做家事分配與如何執行

前述部分說了這麼多,研究呀、報告呀到小編本身的案例說明,相信身為讀者的你們更想知道的是如何去做分配與執行,甚至於更想知道在過程當中對於親子關係間的互動與關係又有哪些助益或改善。

親身經驗分享:

以我家大寶舉例來說:
二歲時我便會帶著他整理自己的玩具且當時剛好遇上二寶的出生,因此讓他也有機會學習著如何當哥哥的角色,幫忙丟尿布、換尿布。
在三歲時,開始讓寶寶陪著爸爸去倒垃圾、做分類、丟資源回收,在過程中對於父子間的關係加溫也是一種助益。
五歲時,開始給寶寶一些可以達成的工作分配,最簡易的就是洗碗、掃地,如若爸媽願意放手的話更可以帶著寶貝們做一些像是洗菜呀、洗米呀這類較不易有安全疑慮的簡易工作,並且在這個階段開始要讓寶貝們懂得家事的分工更是要在這個階段給孩子們基本的自理概念。
 
以小編自身舉例而論,大寶五歲、二寶三歲的時期開始他們的玩具、衣服屬於「個人」的物品,我皆交由他們自己做整理。我的姊姊小孩跟我的寶貝一般大,當他聽到他們在家中的工作時他給予我的回應是「天呀,他家小孩比我孩子幸福」。
相信這是很多父母聽到小孩做家事的想法吧,畢竟過往的老人家都是給我們一個觀念「要幫孩子做善後」,但是在幫他善後的同時真的對孩子而言是好的嗎?

讓孩子學習自己處理更有教育意義

其實,孩子對於世界的認知與好奇都是相當大的,舉例而論:當你在拿著掃把掃地時,孩子會依樣畫葫蘆地在下一次模仿著你的動作,這個時候如果身為家長的你給予的是負面評論「不要忙、不要拿、髒髒、不可以」,那無疑是在阻礙孩子對於環境的認知與探索,久而久之便會產生這些工作都是他不用做的念頭。

從小讓孩子在一個可探索的空間成長,助長的不僅僅是他的成長過程更是幫助他在心性與個性上的獨立與自主。

不要以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世界的觀點,也不要用大人的觀點去阻礙孩子對於世界的認知與成長,我最常跟孩子說的一句話「家是大家共有的,做這些事情從來不是你幫我、我幫你而是身為這個家的一份子人人都該盡到的一個責任」,放手讓孩子去做對於孩子而言也是父母對他們認可的一種表現,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學著做個懶父母,你將會看到更多孩子成長中帶給你的驚喜。

掃地王 – 將生活轉化成藝術

好文輕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