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陳盈蓓
位處海島型國家的台灣,在每年4-5月都會被梅雨季洗禮、還長期處於潮濕狀態的北部,除濕機幾乎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家電,每個空間配置一台也是常有的事情,甚至連浴室也有專用的除濕機,要是濕氣過重,只要一開門濕氣的悶熱感便撲鼻而來;很多人一定認為,浴室本來就是一年四季、每天24小時潮濕的空間,晚上使用完後到隔天早晨就會自然乾,何必再額外花錢除去這個空間的濕氣呢?環境一旦過於潮濕就會開始在牆角、平常少清理的地方默默滋生黴菌,像是馬桶、洗手台下方、天花板,且現代人注重質感,因此許多家具、櫥櫃會選擇原木製的材料,木頭一旦潮濕久而久之就會軟化,為保持清潔用的濕抹布擦拭過的痕跡也會逐一在家具上留下痕跡,而等到我們發現髒污再去清理時,通常就需要花費一番力氣根除,甚至成為無法消滅的存在。

別以為只有浴室長年潮濕的地方需要除濕,衣櫃也是絕對需要定期除濕的重點!有沒有發現,可能在換季整理衣櫃,或是過年大掃除清倉的時候才看見,明明記得已經洗乾淨才收著的淺色衣物,怎麼現在上面佈滿了一塊塊或是一點一點的黃色斑點?但卻沒有曾經穿著這件衣服噴到什麼調味料的記憶,正苦惱的時候又拿了其他衣服看看,沒想到不只一件衣服受害!可怕的是就算使用市面上標榜的強力去污劑或謠傳的民間偏方清洗,也無法還給衣服一個清白,湊近還隱隱約約聞到一股悶悶的臭味!這就代表你的衣櫃受潮了!

再不然就是看到奇特的生物出現在牆壁上,比如說衣蛾這種一定看過但不知為何的生物,好像定格在原地不會動,但仔細看卻發現有小頭從灰色的身體冒出來緩慢的蠕動著,所以又被稱作移動的水泥,只要看見衣蛾的蹤影,代表那個空間非常的潮濕,因為衣蛾喜歡生長在潮濕的環境下,在我們不知情的狀況下出現並啃食珍貴漂亮的衣服,先來看看濕氣在衣服上留下痕跡的黃斑是怎麼形成的吧!

衣物上的黃斑是由卡在衣物纖維裡的細菌,以及與人體摩擦留下的皮脂污漬互相作用而成,由於肉眼看不見因此我們理所當然認為衣服只要洗過就乾淨了﹔若在衣服沒有完全乾透的情況下,就收納衣服更是容易造成黃斑,只要放進衣櫃裡與空氣中的雜質結合,累積一段時間後甚至會轉化成幾乎無法挽救的黑斑。
那到底該怎麼樣才能真正做到衣櫃除濕呢﹖
首先當然是最棒也最不傷荷包的天然除濕法–太陽曝曬法!做過日光浴後的衣物,通常都會充滿太陽的香氣及溫暖,太陽曝曬法不用花大錢就能高溫殺菌,去除衣物上附著的細菌、髒污及過敏原的元凶-塵螨,那麼太陽的味道是從哪裡來的呢?

哥本哈根大學研究團隊實行一項實驗,將幾條毛巾以清水浸泡後分別晾在不同區域,分別是陰暗處、陽光直射處及陽台遮蔽處,根據研究人員的實驗顯示,經過太陽曝曬的衣物內部的化學物質,會被空氣中的臭氧轉化成醛和酮,這些分子又與毛巾含有的水分及紫外線進行激化作用而散發香味,醛和酮常見於香氛跟植物的成份裡,比如說柑橘類或玫瑰香,可說是自帶清新的香氣。
l 先除溼再收納
第二種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平時就養成除濕衣服的習慣,特別是在潮溼的季節清洗的衣服收進衣櫃前,最好是用除濕機再將衣物收納到衣櫃,現代人平時忙於工作,能夠空出時間清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的時間大概也都是晚間下班後或是周末,就算衣服在陽台晾了整天,通常到晚上再收下來時,都已吸收夜晚的溼氣而出現所謂的反潮,冬天更是明顯,曬了好幾天的衣物應該乾了,但摸著卻還帶點冰涼的觸感,這時只要將衣物進行除濕大約1-2小時就可以解決反潮的問題,還給自己一件乾淨又舒爽的衣物。
另外現代人注重有質感的生活,許多人會選用木製的衣櫃,若衣物未全乾就收納也會
l 花錢省力-烘衣機懶人法

第三種則是烘衣機懶人法,將晾了但沒完全乾的衣物直接烘乾處理再收納也是絕對保險,前提是這方法需要衡量一下自己的荷包,如果是多人同住的家庭支出在烘衣機部分的電費是很可觀的,還會有跳電的風險,另外使用烘衣機懶人法時切忌留意以下幾個要點:
1. 衣服的材質是否適合烘乾?
並非所有材質的衣物都適合烘乾,像是毛衣、針織、透氣的棉麻類、近年火紅的化纖材質絕不能烘乾,會造成衣物褪色、縮水、變形這樣無法挽回的後果,而大面積圖片塑料黏貼的衣物也要盡量避免,高溫可能導致圖片沾黏或破碎,此外我們還能透過衣物上的標籤來判斷該衣物是否可以進行烘乾(如圖示):

上圖是衣服標示中常見有關乾衣的圖示,低溫烘乾指的是烘乾的溫度不可超過48度,通常帶有塑膠材質配件的衣物、絲綢類、羽絨衣適合低溫烘乾,正常溫度則是落在48-66度的範圍,像是夏天常穿的尼龍製的排汗POLO衫,而具有厚度而難乾的棉質被套、被單或普通棉質衣物直接使用高溫烘乾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其實只要依照指示烘乾衣服,便可以長久的保存好衣物。
2. 衣服的狀態是否已達5成乾燥的狀態? 是否有夾帶易燃性物品?
若以4人小家庭的人數試算,一周洗一次衣服只算上衣的話最少也有20件衣服的量,再以顏色區分的話深淺各半,而平均一台最小6-10的公斤烘衣機,最多丟幾件冬衣就滿了,再加上烘衣機不能放到全滿的限制下,即使是脫水完的衣物直接進行烘乾處理,就算用高溫烘乾至少也得花上才能全乾,而且高溫速度雖快但相對的耗電量也就越高,要將一周的冬衣在全濕的狀態下全部烘乾的話,電費可是相當可觀的,因此最好是等衣物已經自然風乾達5成左右,再使用烘乾機處理才是最經濟實惠的好方法!除非有特殊情況需要當下馬上要穿著剛洗好的衣物出門,否則逼不得已還是別跟電費過不去阿!

另外將衣物放進烘機衣前,最好事先確保衣物堆沒有夾帶任何易燃性物質﹔根據內政部的相關新聞指出,曾有一家使用按摩精油SPA業者在烘乾提供顧客使用的毛巾的過程中,因為洗衣機沒有完全將毛巾沖洗乾淨,殘留的精油與烘衣機的高溫作用導致起火的案件,因此我們在住家使用烘衣機時一定需要格外注意,免得釀成得不償失的後果。
3. 家中是否同時有其他的耗電量高的電器產品使用中?
烘衣機是繼冰箱之後耗電第二高的家電產品,要是與吹風機、冷氣機…等也屬於較高耗電的產品同時使用,有很大機率會造成電供應不足導致跳電的可能,所以烘衣機一定要使用獨立插座,千萬不可與其他電器共同使用延長線;與冷氣機相同的是,濾網需要定期清洗,畢竟濾網是蒐集衣物棉絮的工具,若沒定時清潔累積太多棉絮、絨毛也會降低烘衣機的效能。
另外烘衣機有設置排風口與進風口,應擺放在通風良好的空間,像是前後陽台,不僅作業方便,如此一來烘衣機運作時也能順暢的排出熱風,而不影響家中的溫度或是衍伸出隱藏的危險。

如果不想再多花心力注意上述提到的林林總總的重點,也可選擇最簡單的方法:只在較潮濕的時候將衣櫃打開用除濕機處理,畢竟不是所有地方都大部分的時間都有充足的陽光曬衣,如果是住在宜蘭基隆或是山區的朋友一定會認為太麻煩,幾乎每天都得搬動除濕機到衣櫃前,睡前再移回原位。沒關系!你也可以選擇購買近年推出的櫥櫃、衣櫃小空間專用的除濕機,不用搬動笨重的機器照樣能除濕!

(櫥櫃、衣櫃專用的小型除濕機)
而科技始始於人性!你想的到的別人也想的到!除了迷你除濕機之外,還有哪些新奇的除濕方法呢﹖
在外租屋族的好選擇:除濕盒、除濕袋
除了最不用動腦的除濕機除濕法之外,後來便設計出除濕盒以及除濕袋,體積小又不占空間,給在外租屋或是空間狹窄的人使用絕對再適合不過了!小編就讀位在桃園山區的大學時不時就會下起雨,大三的時候獨自在校外租屋,當時住在3樓與曬衣服的頂樓距離好幾個樓層,在公共區域曬衣服的話一方面怕跟別人的搞混,另一方面又怕有被偷竊的風險,更為圖個方便就趁著周五回家的周末兩天在房間內晾衣服,同樣的情況持續一個月之後,某天醒來赫然發現四周牆壁甚至地板的磁磚出現大概5、6隻的衣蛾,驚嚇之餘趕緊上網查資料也跟朋友求助解決方法,於是就是在朋友的推薦下第一次使用除濕袋。
既然套房已經狹窄到沒有空間再容納一台除濕機,那麼除濕袋就是最好的選擇!將除濕袋吊掛在需要的地方像是衣櫃或是曬衣架,開封之後就會開始吸取水分,直到整袋上層的除濕顆粒(氯化鈣)都吸飽溼氣化成水分沿著箭頭處滴至下方,就代表需要更換新的除濕袋了﹔平均一袋約使用2-3個禮拜左右會完全消耗完畢,根據所在地區的溼氣與季節的不同,除濕袋消耗的速度也會有所區別,小編連續使用了幾袋後衣蛾也沒再出現了,成功解決環境潮濕的困擾!


(市占率高,較多人使用的克潮靈除濕盒及除濕袋)
除濕盒也是許多人的選擇,與除濕袋有著相同的內容物,將除濕盒放置在衣櫃裡,上層的氯化鈣吸滿水份後流至容器下層,同理,直到上層的氯化鈣顆粒全數消耗完畢就表示該更換一盒新除濕盒使用了;此外也有特別推出不同香味的除濕袋,比如活性碳的去除霉味、 添加精油芳香,讓使用者達到除濕效果的同時也一併去除衣櫃裡的異味!
依照網路上的售價來看,目前最小1.5公升數的除濕機起碼一台也要價1300元起跳,而除濕袋與除濕盒市售約30-50元不等,如果覺得購買除濕機會有機體故障的風險,可能還要額外花一筆維修費用,或是認為用完就丟的除濕袋、除濕盒不環保之餘也不符合經濟效益,其實也可以利用手邊現有的物品DIY簡易型的小資牌除濕劑:
首先準備家中現成的粉狀物體,像是洗衣粉,小蘇打粉,將粉末平鋪在乾淨及乾燥的容器裡不密封,並在上頭覆蓋上一張廚房紙巾或紗布,並圈上橡皮筋防止紙張亂飛擺,放在容易受潮的浴室、窗邊,放置一段時間之後(依照環境濕度而定),物體會從原來的粉末變成一個個的塊狀或是顆粒狀,是因為粉末的吸附現象導致而成,吸收周遭環境的溼氣而結塊,結塊後的粉末並不影響功效依舊能夠正常使用,甚至是將結塊後的物體在放置高溫的太陽光之下,還能還原成原本的粉末狀﹔而洗衣粉是平日必定會用到的消耗品,小蘇打粉更是居家清潔的萬用小幫手,上述2種產品都能算在家庭基本支出的項目內,如此一來不僅能達到吸附溼氣的效果,也節省一筆購買除濕產品的專用花費,是不是非常實用呢?
我們來看一段DIY除濕劑的影片,相信大家一定都能輕易的上手!
適合各種空間的好物:除濕棒
有趣的是,近幾年有專人設計出一種特殊的產品-除濕棒,與除溼袋、除濕盒去除水氣的原理不同,與其說是除濕,不如說是溫度加熱,除濕棒透過插電加溫,讓除濕棒在小範圍內提高溫度,減少濕度的同時也達到增溫的效果,而通常除濕棒會放置在衣櫃底部或是角落,如此一來除濕機無法輕易觸及的地方除濕棒也能解決!
但若要將除濕棒擺設在衣櫃除濕的話,有個限制條件就是在衣櫃內部必須原先就有設置插座,除濕棒需要透過24小時插電保溫運作,才能確保維持在一定的溫度除濕,若外接延長線至衣櫃,如果不小心電線短路故障或電線過熱,與衣物或是衣櫃本身作用,恐怕有很大風險會有電線走火而導致火災的發生,除非願意在衣櫃開孔設置獨立插座,否則不建議使用除濕棒;
另外將除濕棒擺放在接近地板的底部能發揮更好的除濕效果,越接近地面的濕度越高,一旦經過除濕棒加溫便能有效阻絕溼氣,除濕棒的耗電量也不高,根據多位使用者的心得看來即使24小時插電也沒消耗過多的電力,也是非常適合小資族的一項心頭好!

給環保愛地球的你-水玻璃
另外一項則是小編近年才發掘但已經推出許久的除溼產品-水玻璃!
如其名,盒裝的產品是許多顆淡藍色的不規則物體組合而成,而水玻璃的原理其實與前面的除溼盒是類似的,差別在於內容物的不同,除溼盒的成分是氯化鈣,化成水分之後須將廢水倒掉不可重複使用,而水玻璃的成分則是矽晶,當內容物的顆粒吸飽濕氣,就會從原來的藍色變成可人的粉紅色。

而為什麼許多人會選擇用水玻璃呢?因為水玻璃是可以重複利用的,在環保意識抬頭的2020,可重複多次使用的產品更深得消費者的心,當盒子裡的水玻璃變成粉色,只要插上插座讓機器加熱蒸發水分就能還原成原本的藍色;有趣的是,要從粉色還原到藍色狀態,平均需要連續充電12小時,而現在諸多使用者遇到的難題便是,接上插座沒多久機體、插座跟電線就開始發燙,不免讓人擔心是否會有電線走火甚至是插座熔掉的可能。
如果擔心充電還原會有釀成火災的風險,那麼將拿去使用微波爐加熱也是可以達到還原的效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拿進微波爐加熱之前,需要先將水玻璃取出並擺放至可以平鋪的容器,否則上層的水玻璃還原後水分又被下層的吸附,無限循環再怎麼加熱都無法回到初始,加熱後還需查看狀態,若還沒完全恢復則需要撥弄水玻璃使其平均加熱,還需要設定溫度及時間,多數使用者都設定強度並是濕氣狀況加熱至少幾個小時左右,且有使用者的經驗是,因為溼氣重而常常微波加熱卻導致水玻璃碎裂失去效用。
這樣看來微波加熱的方式好像也沒有比較省荷包,那麼最保險的方法就是進行日曬,在太陽曝曬之下讓水分自然蒸發,既不傷荷包,不需要一直花時間查看還原狀態,又相對安全。
看完上述小編提供的這些除溼方法,是否選擇好適合自己的除溼法了呢?如果你也因為潮濕的問題深受其擾,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早日擺脫溼答答的生活環境!
切得好,用得巧──肥皂的10種應用方法
清潔劑能夠自製?這麼做竟省了很多錢!?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天然的清潔材料嗎?
不請自來的房客-塵螨
https://market.ltn.com.tw/print/4177
https://www.ttv.com.tw/drama12/NewsScience/view.asp?id=210809
https://shop.farcent.com.tw/collections/d0-%E5%85%8B%E6%BD%AE%E9%9D%88
https://m.momoshop.com.tw/cateGoods.momo?cn=2904900019
https://zh-tw.facebook.com/moi.gov.tw/posts/1222294827798918/
http://www.hmw.com.tw/notice/index.php?index_faq_m_id=4
https://news.tvbs.com.tw/life/51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