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藥水種類】你用對了嗎! 消毒、抗菌怎麼選? 消毒常識大解析

消毒?抗菌? 傻傻分不清?

在選購正確的消毒藥水前,我們要先知道我們的需求是什麼,那消毒、滅菌、抑菌、和抗菌這些專有名詞的差別是什麼呢?
消毒(Disinfection):是以化學或物理的方式,殺死大部分壞菌的過程,是指用在非生物體上的,如「器具」的消毒。
滅菌(Sterilization):是以化學劑或物理方法消滅所有微生物,包括所有細菌的繁殖體、芽胞、黴菌及病毒,而達到完全無菌之過程。
抑菌(Bacteriostatic):是指防止或抑制細菌的生長,可抑菌的成份我們稱為抑菌劑或防腐劑。
抗菌(Antiseptic):滅菌加上抑菌統稱為抗菌,因此抗菌不僅能消滅目前有的微生物,並能避免之後的繁衍,指用在生物體上的作用。
病毒的傳染方式有很多種,其中讓最多人忽略的,應該就是飛沫傳染了。許多人會誤以為飛沫傳染,是得要跟患者面對面講話,才會被傳染,但其實用手碰到沾有病毒飛沫的物體後,再用手摸自己的臉、眼睛、口鼻後,就會不知不覺中招了。因此,在選購消毒相關產品時,可從「有效性」和「安全性」去衡量。
「有效性」指的不一定是真的能有效殺菌,若該產品有提出抑菌報告,這就是可以證明它的有效性的一種方式。而「安全性」的評估則是以藥品的角度來說,除了要有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或是長期的上市後追蹤,來確保不會造成什麼不可逆的副作用,或是只有尚可接受的小小副作用等,這樣的產品才有達到安全性。
消毒藥水的種類有哪些?

介紹完如何選購適合的消毒藥水後,接著我們要來解析五種常見的消毒藥水的成分、濃度與效用。
消毒藥水 | 酒精 | 次氯酸水 | Cholrohexidine gluconate | 漂白水 | 優碘、碘酒 |
---|---|---|---|---|---|
成分與濃度 | 通常使用60~90%的乙醇(ethyl alcohol)或是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 | 具有次氯酸的成分(HOCl),而次氯酸的氧化能力也可以破壞蛋白質結構,所以也可抑制病毒活性。用於環境消毒建議使用100~300ppm濃度,食物消毒需要在消毒後洗淨。 | 以cholrohexidine gluconate的鹽類型態存在,被廣泛使用於消毒液和清潔產品中,常用於皮膚抗菌的濃度為0.05%~4%。 | 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質。使用上建議將市售漂白水加入常溫清水,以50~100倍的濃度稀釋後使用,擦拭環境後停留10分鐘,再用一般清水擦乾淨即可。 | 主要成分為1%的Povidone iodine,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消毒藥水。 |
抗菌範圍 |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但對黴菌孢子沒有作用)、綠膿桿菌及有包膜的病毒(Enveloped virus,如:流感病毒)。 |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及病毒,對黴菌孢子也有效果。 |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及有包膜的病毒(例如:皰疹病毒、愛滋病毒、巨細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 能有效殺滅細菌、真菌及病毒。 | 可以在15秒內殺死濾過性病毒、細菌、黴菌、酵母菌或原蟲等,為廣效型的殺菌劑,更有預防傷口化膿的功效,且容易清洗、溫和不刺激。 |
安全性 | 發揮性高,因此乾燥快,殘留少,但容易引起皮膚的乾燥。 | 目前台灣規定,次氯酸消毒液所含有效氯濃度須低於200ppm,用於食品洗滌劑的氯殘留濃度須低於1ppm,不過不能直接添加於食品中。 | 對傷口可能會有刺激性,具有耳毒性,且可能引起角膜炎。 | 漂白水雖然殺菌、抗病毒效果最佳,但相對的漂白水刺激性也較高;即使是稀釋後一樣可能刺激人體皮膚及黏膜,故不建議做為手部清潔替代品使用,只能用於環境消毒、清潔。 | 優碘是碘的化合物,塗抹在傷口上可以形成一個薄膜,在傷口外層慢慢釋出碘成分,以達到消毒、殺菌的功效,適合作為居家常備外用藥物之一。碘酒則是碘的酒精溶液,由碘加上酒精,因此殺菌的效果比優碘更強。 |
注意事項 | 易燃,儲存時須小心。 | 因次氯酸水溶液呈弱酸性,對皮膚較無刺激性,但千萬不要把漂白水用在人身上。不過次氯酸水的穩定性差(易受日照、溫度和空氣接觸影響),因此保存期限通常不長。 | 會受界面活性劑、硬水中的鈣鎂離子和肥皂影響其效用。大部分抗菌洗手乳皆有添加。 | 使用漂白水時應小心處理,因為漂白水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遇熱和光會分解,亦容易與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經稀釋的漂白水,存放時間越長,分解量越多,殺菌能力便會降低,所以最好在24小時內用完。 | 以優碘消毒後,應以生理食鹽水清洗乾淨。 |
大家常用的消毒藥水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眾多的消毒藥水中,大家最常用的就是酒精(如乙醇或異丙醇),購買酒精時,可別以為濃度愈高的酒精,消毒能力就愈強;酒精之所以有殺菌效果,是因為能讓細菌、病毒所含的蛋白質變性,使病菌死亡。一般的是用濃度為70-75%,用來擦拭物件或桌面工作檯等,此外,消毒時擦拭方向最好一致,不斷來回擦拭反而可能使附著在布巾上的病菌再度四散,甚至波及到原本沒沾到病菌的地方。若要用酒精來消毒雙手,可以濃度70%酒精紙巾擦拭雙手。但細小的酒精紙巾不能應付大量細菌,更不能殺死所有病原體。所以以流水或肥皂洗手,沖走細菌及病毒才是最徹底的清潔方法。酒精的缺點是易揮發而使濃度迅速降低,無法持績性殺菌效果,當物品含有機物時也會降低其殺菌作用;除了易燃外更會產生脱脂作用而使皮膚感到乾燥及刺激感,對黏膜有傷害,橡膠製品如手套會吸收酒精,造成變質,減低手套的保護性。
另一種常用的消毒藥水拭次氯酸鈉(漂白水),可產生「有效氯」,「有效氯」具有殺菌、消毒及漂白效果,漂白水通常含有5-10%的「有效氯」,需要稀釋後再使用。一班情況下會以1:99的稀釋漂白水拭抹物件比面或清潔地面。除此之外,漂白水還有很多妙用,漂白水可使衣物上的冠狀病毒失去活性,例如對抗SARS 時醫護人員的衣服就是先浸泡漂白水再清洗,因此大家平時可使用濃度為500 ppm的稀釋漂白水浸泡衣物30 分鐘再清洗。
如何選用消毒藥水?
選用消毒藥水時,不但要考慮消毒藥水的有效性,還需要考慮到安全性,但不少的化消毒藥水都具有腐食性、毒性或刺激性,所以如果使用不當或未能依循指示而作出適常的防護措施,便引致意外。假如清潔人員在工作中或在家打掃時需要使用這些消毒藥水,除了要適當的預防及保護措施,清潔人人員亦要提供相的職安健訓練並遵守安全使用守則及正確使用個人保護設備。以漂白水為例,具弱鹼性之次氯酸鈉一旦遇酸,就會釋放出刺激性,吸入後影響肺部,高濃度時可能引致肺部傷害。因此清潔人員或在家在稀释及清潔時要更加注意,避免皮膚直接接漂白水或吸入其煙霧,影響健康。而一些清潔劑如清潔液等都可能含有強酸,所以為安全考量,不可將不同的清潔消毒劑混合使用。
消毒藥水可能帶來的健康危害有哪些?
一般來說,消毒藥水都有一定的危害,若不當使用便會影響健康或引起意外。消毒藥水的危害性質有:
- 腐蝕性:例如使用超過10%的漂白水就會產生腐蝕性。
- 刺激性:例如使用一般家庭用的漂白水(含5-10%有效氯)、含分類的消毒藥水。
- 助燃性:例如含超過40%有效氯的漂粉。
- 易燃性:例如70%乙醇或異丙醇。
此外,消毒藥水可從三個途徑接觸並進入人體,進而造成對健康的危害:
- 皮膚:灼傷、痕養、敏感、乾燥和發炎等。
- 眼睛:灼傷、紅腫和流鼻水,嚴重時可能導致失明。
- 呼吸系統:刺激引起咳嗽,嚴重可能會影響氣管與肺部。
- 神經系統:頭痛、暈眩和麻醉感。
- 其他器官:肝和腎臟功能損失。
如何安全操作並儲存消毒藥水

我們可以根據消毒藥水對身體的危害即進入身體的途徑,採取適當的措施來保護自己和避免他人受到危害。當民眾自行稀釋消毒藥水時要在環境通風處進行,由於負責氣體交換的肺泡非常脆弱,因此使用化學藥劑時,注意不要太過接近,更別吸入藥劑散發的氣體。此外,消毒藥水千萬不要混合使用,若不當混合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由於消毒藥水的保存方式大不同,因此在購買消毒藥水時若想分裝成瓶,也要注意! 為避免容器破損或內容易變質,酒精的分裝及保存最好用玻璃瓶,或是第2、3、4、5 號塑膠瓶;漂白水若要貯存,最好使用塑膠瓶盛裝5 ∼ 6%漂白水,不透氣的玻璃瓶可能使瓶內累積過多氣體而爆炸。
除了要挑對容器,擺放處也要格外小心,因為有些消毒藥水有易燃燒的特性,因此在擺放時不應放置在廚房等高溫處貯存,也不應存放過量的消毒用酒精。使用時要注意通風,避免在室內一次噴灑大量酒精,使用時更要避開明火及高溫場所,例如電暖器或是瓦斯爐旁,以免消毒不成反而釀成燒燙傷。
專家建議勤洗手才是關鍵

目前市售主打「抗菌、抗病毒」的消毒產品不勝枚舉,但大多沒有除了自家公司以外的抗菌研究報告,因此除了購買有國家品質標章的產品外,使用上述消毒藥水都是輔助防疫的方法,專家建議平日還是要多洗手,才能真正除去停留在皮膚表層的細菌與病毒,除注意個人衛生,還要保持家居清潔定期消毒,每日消毒地板、衣物,以防細菌滋生,引起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