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消毒
外出擔心帶病毒回家?其實家裡也有隱形殺手!
由於戶外的空氣污染比較容易被量測到,因此戶外空汙較受到重視,不過大多數的人一天有將近90%的時間都待在室內,室內空氣污染對大家的影響其實比想像中更嚴重!你知道我們平時呼吸的空氣中有許多隱形的健康殺手嗎?空氣污染的來源包含細懸浮微粒、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毒氣體、生物性污染物等,而其中的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更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室內產生的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來源除了吸菸、烹調等燃燒行為外,甲醛是我們最常接觸到的有機物,甲醛會從居家使用的裝潢隔板、家具、黏著劑,甚至新買的衣物當中釋放,最可怕的是,它可以持續釋放3-15年!
外出回家你可以做這六件事
外出擔心帶病菌回家,待在家裡又要擔心室內空氣汙染,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只要做到以下六個步驟,就能做到最基礎的保護自己愛護家人!
步驟一:室外鞋放在通風處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或者接觸傳播,出門在外接觸最常接觸到地面或長時間接觸戶外的就是我們的鞋子,雖然鞋子沾染到病毒的數量可能非常少,但為了避免把病毒帶回家,建議還是將室外鞋和室內鞋分開擺放,回家後先在門口換鞋,並將室外鞋放置鞋櫃上層通風處即可,雖然不需要對鞋底進行消毒,但還是避免病毒進到室內,讓室外鞋通風比較保險。
步驟二:在門口擺放清潔消毒液,隨時做門把、電燈開關及手部的簡單清潔
微生物在乾淨光滑的表面不容易存活,病毒都是在陰暗、潮濕、較骯髒的地方存活時間更長。因此電梯按鈕、門把、電燈開關等都是風險較高的地方,並不是因為病毒在上面的存活時間長,而是因為我們高頻率接觸這些地方,因此交叉感染的風險比較大。建議民眾可在門口擺放酒精消毒液,一回家就先進行手部清潔,同時也將門把、電燈開關進行簡單清潔,強個人衛生習慣才能夠自我防護。
步驟三:口罩收納、丟棄學問大
現在出門都一定會配戴口罩,回家後口罩的收納與丟棄也是很重要的!戴口罩雖然能降低打噴嚏或咳嗽所產生的飛沫感染,但根據研究指出,人們每小時平均會碰觸臉部23次,所以避免病毒入侵的重點除了選對口罩的同時,除了要關注如何正確配戴、換洗,正確處置用過的口罩更為重要。脫下口罩時,儘量不要接觸到口罩表面,要拎著口罩耳掛處拿去丟棄;如果有咳嗽、流鼻涕症狀,要把脫下來的口罩放進夾鏈袋裡封好,再丟到有蓋的垃圾桶裡。使用過的口罩,千萬不要隨意丟棄,要放入垃圾袋中,並往垃圾袋內噴灑適量醫用酒精,密封處理。脫口罩前後都需要先清潔手部,若要需重複使用,建議可掛在通風處。
步驟四:外衣外套請掛通風處
外出回家若沒有要立刻更洗的衣物建議掛在陽台等通風處,除非有進出醫院等病毒潛在可能場所,擔心會接觸或將病毒帶回家,可使用酒精、低濃度次氯酸水(100ppm左右)、肥皂水進行消毒,或是利用紫外光燈、熨斗、掛燙機等進行殺菌。
步驟五:須清洗衣物放洗衣籃 勿混放
回家後須清洗的衣物一定要放置洗衣籃中或直接放洗衣機內,不要和乾淨衣物混再一起,雖然病毒是沾黏在衣服表面,並不會在空氣中亂飛,但為了避免還是分開放置較為安全。
步驟六:消毒隨身物品、勤洗手
你知道我們的手機有多髒嗎?英國研究分別發現,手機螢幕含菌量比馬桶座墊高3.5倍!而裝上保護殼的手機可能還更髒,因為保護殼是塑膠材質的手機,細菌量是馬桶的7倍,而若使用皮套的手機,甚至比馬桶的細菌量多17倍。當我們滑完手機,再摸臉部、眼睛,病菌就可能轉移到人體,就可能造成感染。因此外出回家後,建議使用酒精或次氯酸消毒液清潔手機、悠遊卡、手錶、鑰匙等隨身物品,最好也再次洗手、洗臉。
室內消毒 知多少?
了解外出回家後的清潔後,家中室內的消毒要怎麼做呢?要做好家庭的預防性消毒,主要包括空氣消毒、物品消毒、手和皮膚的消毒三個方面,保持家居清潔非常重要,但最近坊間有不少謠傳,如:蒸食醋消毒殺菌、在室內用噴灑的方式消毒等,這些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消毒方法呢?想有效、安全殺滅細菌病毒?請繼續看下去!
問題一:室內是否需要天天消毒?
若基中沒有外人到訪,也沒有自我隔離的疑似症狀者,就不需要天天消毒!只要確實做到通風、勤洗手,做好基本的清潔就好,消毒劑千萬別濫用,用多無益。此外,如果有搭乘公眾交通工具、計程車等,特別是剛從醫院等人群聚集地回家,衣物藥劑的立刻進行消毒或清洗,避免病毒殘留。
問題二:酒精消毒濃度越高越好嗎?
若要殺死99.99%細菌,酒精含量必須達到60%以上,但不是越高越好!若使用高濃度酒精(95%)反而會使細菌表面的蛋白質凝結成一層硬膜,對細菌產生保護作用!所以醫師建議使用75%的酒精,達到殺菌的效果最好!
問題三:在室內採用噴灑式消毒是正確的嗎?
首先,由於酒精式高度易燃物,所以若採取噴灑式消毒方式時,若稍不注意,有可能因為局部噴灑農度過大,引發燃燒風險。因此,使用酒精消毒時建議使用擦拭方式,並確保室內通風,以避免不幸發生。如果要使用噴灑式酒精消毒,也請盡量在通風處使用。
問題四:調高室內溫度或洗熱水澡可以消毒嗎?
研究指出,處於冬季室溫(23度)或洗熱水澡(水溫處在40度以上)時,並不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除非處在56度的水中並保持30分鐘左右才有可能滅絕病毒,所以千萬不要搞錯啦!
問題五:乾洗手可以取代流水是洗手嗎?
市面上販售許多乾洗手產品,並強調具有殺菌成分,但這些產品有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爾且乾洗手屬於易燃物質,使用時也要格外小心,建議還是使用流水洗手,並配合肥皂、洗手乳使用,清潔各個手部部位,這樣才安全。
看完以上居家消毒常犯的錯誤錯誤後,你中了幾項?千萬別再被網路謠言給騙了,了解了如何正確執行居家消毒後,不同的消毒劑在使用上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漂白水是最常見消毒劑,多使用於用清水稀釋拖地,尤其現在是非常時期,使用次數更頻密,但你知道原來漂白水的成分會揮發在空氣中,長時間使用或會對小朋友造成影響嗎?漂白水的成分會揮發在空氣中,除了會刺激小朋友氣管,令氣管收縮及分泌,對人體的黏膜、眼睛、皮膚皆有刺激性,若然使用過量或稀釋不當,吸入後會導致咳嗽,甚至造成支氣管炎、肺水腫,而當中的四氯化碳,同樣對肝臟毒性很強,長期接觸,對健康會有一定機會的影響。如果家中成員有氣管問題或哮喘,情況會更惡劣!因此不建議長期使用,使用後記得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如果每星期使用一次來清潔,影響不大,但長期使用就有害身體健康,所以假如當日所有家庭成員都沒有外出,建議考慮使用清水作清潔即可。
醫生建議使用75%濃度的酒精,無需稀釋,就能直接噴灑或塗抹使用;若要使用含氯消毒劑,建議選擇5%至6%濃度的次氯酸鈉,因為毒性較強,需稀釋後使用。除了選對消毒劑,消毒前的準備也很重要,除了酒精之外,應盡量避免消毒劑直接接觸到皮膚、呼吸道,在調製配製及使用消毒劑時,應該戴上口罩、橡膠手套、穿上防水圍裙及注意通風。
消毒劑如何使最安心
家中家具、物品除了要適當增加消毒頻率,也要用對消毒劑,以下提供大家頻繁使用物品的正確消毒方式與該使用那些消毒劑。
做好室內消毒維持空氣品質 加強自身免疫力
現處疫情嚴重的非常時期,加強個人衛生習慣才能夠自我防護、提升免疫力,想要維持良好的免疫力,在飲食上務必營養均衡,不要刻意集中吃某種食物,蛋白質、胺基酸、脂質、醣類、礦物質、維生素都要兼顧,降低系統性發炎、維護代謝平衡,身體各個系統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同時也要有規律的作息以及運動習慣,並且全面控制室內空氣品質,才可以從裡到外,有效提升免疫力!空氣的清潔很重要,不要讓家中空氣裡的隱藏殺手偷偷奪走您的健康,為家人做好室內空氣消毒,從裡到外,一起有效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