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的房客-塵螨

  • by

專欄作家/ 一展

什麼是塵蟎?

塵蟎(學名:Dermatophagoides 過敏的元兇,塵蟎的體積非常小,能在普通的寢具間自由穿梭一隻成蟲的塵蟎體積大約為 300µm,身體呈半透明,仔細看的話以肉眼是觀察得到的(蠕型蟎蟲除外),而塵蟎的卵或者排泄物的體積大約為10~30µm,蟎蟲腳為鉗子狀且末端具有吸盤,因其身體構造特殊,能有效的吸附在枕頭、床墊、衣服、毛巾等紡織品上。

塵蟎的生態

塵蟎一般的平均壽命為60 – 90天,塵蟎的成長階段為“卵→幼蟎→初蛹→成蟎”,孵化後的卵會在3個禮拜內發育為成蟲;塵蟎的最喜歡棲息於濕度70~80%,溫度25°C的地方,塵蟎不需要棲息在有大量水源的環境下,因為塵蟎主要的水分來源為空氣中的水分,所以塵蟎無法生存於乾燥的環境;一隻母塵蟎一週約能產下20~30顆卵,而發育到最終階段的母塵蟎最多能於一週產下30~60顆卵。其一生產下最多的並非是卵;而是排泄物,其產量最多可達自身體重的200倍。

塵蟎吃什麼?

起床時總會發現枕頭上會有好幾根頭髮,這是每天必定會發生的事;然而我們每天會脫落皮屑也是,而這些皮屑(包括動物的皮屑)就成為了塵蟎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一個成人每天脫落的皮屑量足以提供幾千萬隻塵蟎一生之所需。

除了皮屑塵蟎還吃:

  • 霉菌
  • 角質
  • 食物殘渣
  • 花粉

床上到底有多少塵蟎?真的有幾千萬隻嗎?

就算環境打掃的再乾淨,多多少少還是會一些有灰塵;而塵蟎也夾雜在其中,塵蟎與牠的排泄物都非常的輕,以致於塵蟎與牠們的排泄物可以存在一個空間的任何角落,窗溝、房間角落、天花板等等,塵蟎幾乎無所不在;尤其是常與人接觸的床、枕頭、棉被等紡織品數量為最多。

因為台灣處於副熱帶氣候,氣候較暖溼,是有利塵蟎生存的環境;尤其是在沒有除濕又不常打掃的臥室裡,數量最多可達2000多萬隻甚至更多的塵蟎。

有灰塵不一定會有塵蟎,但有塵蟎就一定會有灰塵;塵蟎會躲在一些灰塵、皮屑比較集中的地方,所以在打掃某一些有堆積灰塵或拍打棉被、枕頭時,總會使人鼻子癢癢想打噴嚏,這正是因為在清掃、拍打的過程中會讓灰塵以及塵蟎瀰漫整個空間以致於每次都呼吸都會吸入數以百計的塵蟎。

大部分的塵蟎都集中在寢具上,所以人們在床上就寢時呼吸到塵蟎的量絕對是一天以來最多的時候;床上要超過幾千萬隻的塵蟎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床上要有這麼大量的塵蟎,再躺下時一定會感覺到很髒、沙沙的感覺,所以一般有在定期整理環境的人的床上是不會有超過千萬隻的塵蟎。

塵蟎會導致什麼疾病?

塵蟎與人類接觸非常親密,一個擁抱、一次的握手都能交換彼此的身上的塵蟎,因此人類最主要的過敏來源非塵蟎莫屬。在台灣,近7成的人會有過敏症狀,而絕大多數的過敏來源都與塵蟎脫離不了關係。

塵蟎引起的呼吸道過敏(較常見症狀):
  • 鼻塞
  • 鼻子癢
  • 流鼻水
  • 打噴嚏
  • 鼻涕倒流
  • 咳嗽
  • 喉嚨癢
塵蟎引起的皮膚過敏(較常見症狀): 
  • 異位性皮膚炎
  • 尋麻疹
  • 濕疹

塵蟎引起的氣喘(較少見症狀)

  • 呼吸困難
  • 呼吸急促
  • 胸痛
  • 胸悶

塵蟎為什麼會導致疾病?

塵蟎所引起的症狀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果,有些人雖然看起來非常壯碩,但是免疫力卻不怎麼好,會因為一點小感冒就得在床上休息一整天;反之,有那種看起來弱不禁風的人,卻怎麼也沒看過他感冒。輕則紅腫搔癢,重則呼吸困難。

 

當未知的物體侵入身體時,免疫系統就會對其產生排斥,這個現象被稱之為「過敏」。塵蟎、花粉、灰塵等物質都為過敏源,不只塵蟎活著時入侵會引起過敏反應,塵蟎的屍體、排泄物也都會對我們的人體造成莫大的傷害。

 

但不是只要有咳瘦或打噴嚏都是因為塵蟎所致,每一個人都會因為灰塵飄揚雃打噴嚏,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因為塵蟎而打噴嚏。所以還得要對症下藥,找出問題的來源。

如何消滅塵蟎?

《居家生活》

避免環境濕氣太重:

塵蟎的最佳生存環境濕度為70~80%,當濕度低於50%塵蟎就會脫水然後死亡。所以保持環境的乾燥是有效殺死大量的方法之一;但是!前面有說到,不只塵蟎活動時會造成人體的不良反應,它們的屍體、排泄物也會殘留在原本的地方,開除濕機讓環境的濕度降到一定的程度後就能有效地殺死大量塵蟎,再使用除濕機後也要記得將寢具換洗過會比較保險。

可選擇紡織品以外的傢俱:

塵蟎特別喜歡待在紡織品上,像:窗簾、毛巾、地毯、門簾等等......,日式風的木質地板或是楊過躺的冰床(冰床的部分溫度太低肯定不會有塵蟎能生存在上面)都是不錯的選擇;可是不是說沒有紡織品就不會滋生塵蟎,只要有環境允許,會長灰塵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塵蟎,只是塵蟎的量會比一般套著被單的床來得少很多。

定期清洗寢具、娃娃等紡織品:

塵蟎的量與經過的時間成正比,寢具與每晚抱著睡覺的娃娃是上會有最多的塵蟎,因會寢具最常與人接觸,而塵蟎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就是皮屑,所以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定期清洗寢具,建議一個禮拜清洗一次,也可以2-3週清洗一次,都是正常的範圍。

高溫+水洗(訪織品):

塵蟎最佳的生存環境溫度,把寢具拿去曬太陽就能殺死塵蟎,這是正確的,但是!塵蟎是殺死了,可是塵蟎的屍體以及牠的排泄物都還殘留在上面,這些殘留在上面的物質一樣會造成人體的不良反應;所以在經過太陽的高溫洗滌後,再拿去給洗衣機裡清洗一次,就能夠好好的睡上好幾覺了。

寵物清潔:

寵物的身上不只會有跳蚤滋生,牠們也會脫落皮屑,皮屑就會成為塵蟎的糧食;脫落的毛屑就會變成塵蟎的溫床。所以在天氣晴朗時可以帶寵物到戶外散散步,太陽可以有效的殺死塵蟎,回家之後再幫寵物洗個澡,在與寵物互動時就不用怕因為塵蟎而過敏了。

保持環境通風:

如果家中沒有除濕機的話,可以打開1/4的窗戶,讓空氣能有效的流通能夠有效的降低環境的濕度;如果室外的濕度比室內濕度還要高的話,可以選擇開空調(除濕、送風模式都可以)。

新/舊衣物分離:

使用過一整天的衣物上一定會累積不少髒東西(灰塵、砂石、微生物等等),如果沒有把新舊衣物分開放,那舊衣物上的髒東西就會附著到新衣物上,塵蟎也會跟著附著過去。

剛洗好的衣物盡量晾室外:

濕的衣物盡量不要放在室內,衣物上的水分會慢慢蒸發到空氣中,增加空氣的濕度,不僅衣服量不乾,還可能會導致傢俱發霉,更會形成適合塵蟎滋生的環境。

防塵蟎寢具:

防塵蟎的寢具有兩類:物理性防塵蟎;化學性防塵蟎。 物理性蟎塵蟎:普通的寢具通常為讓讓舒適度提升,透氣性更佳,會將布料編織時的孔隙撐的比較大(20µm以上),就算能有效阻隔塵蟎,但塵蟎的卵以及排泄物等較小的體積的異物還是能輕鬆進入其內部。 : 防塵煩的寢具通常都是採用化學纖維,加上為了防止塵蟎輕鬆通過會將孔隙做得比較小(10µm以下),所以舒適度會比一般棉質的舒適度低,透氣性也比較差。科技越來越進步,現在還有使用「高密度的超纖維、複合超細長纖維等」,運用特殊的編織技術,能夠達到近乎百分百防止塵蟎進入。選擇好的材質時也要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或家人喔! 化學性防塵蟎:在布料上使用化學藥劑、加工,能有效地殺死或防止塵蟎靠近,但是這不只會對塵蟎產生負面效果,有可能會導致敏感體質的小孩過敏或造成更大的傷害;會隨著時間增加效果遞減,清洗過後會使效果地檢更快。

冷氣濾網定期清洗:

冷氣、空調如果有在正常使用的話就會需要定期清洗裡面的濾網,因為使用中會有許多髒東西被濾網攔截,但是幾乎不會有塵蟎孳生的,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並不適合塵蟎當作生存環境;如果是長時間沒使用的話,更應該定期清洗,因為不只會堆積灰塵,還會成為塵蟎滋生的環境,如果冬天都沒有使用也沒在清洗,到了夏天一開,那吹出來的就不只有冷氣了,還會使塵蟎大軍空降到你的身旁。

保持環境整潔:

養成好習慣保持環境的乾淨整潔,不僅看著都有滿滿的成就感,而且哪裡髒了都能馬上知道,讓塵蟎想要繁殖都來不及。

使用特殊吸塵器:

有一些特殊的吸塵器它可以清理寢具上大部分的塵蟎、塵蟎的 卵、塵蟎的排泄物,有的功能是使用震動的方式來把床上較深層的異物震起後吸入 ;有的則是使用較大的吸力,可是這只能清理表層的異物,較無法清理到深層的異物(較小隻的塵蟎、塵蟎卵、塵蟎的排泄物等)。選擇對的吸塵器比選擇貴的吸塵器好,針對自己的需求挑選所需。

台灣的四季環境都適合塵蟎的生存,針對不同的需求對症下藥,就像:每天都清洗被單、枕套、床單,雖然能保持「表層」的的乾淨,但是「深層」的問題並沒有解決,這就是為什麼有一些人清洗了寢具後卻依然「打噴嚏、過敏」;如果是像小編我這種過敏體質但因為工作因素不會長期待在家的人,就會選擇買一組防塵蟎的寢具,不僅不用太常清洗,還省下了清洗的費用與時間。拒絕讓家裡成為塵蟎的溫床,滿「蟎」的大平台!

掃地王 – 將生活轉化成藝術

好文輕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