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潮濕環境中默默長大的-黴菌

  • by

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

台灣是個位在北回歸線上的海島國家,全年幾乎都是溫暖潮濕的氣候,每年的五月份開始梅雨季,接著是颱風季節,接踵而來的是東北季風盛行的秋冬濕冷季節,縱使是所謂的「寒流」來襲也大約只有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幾乎空氣中的相對濕度時常高達80%,這種獨特的海島環境形成了各種細菌滋長的絕佳條件,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幾天時間一過就會看到灰白、淺綠或黑色的一層覆蓋在物品上,沒錯,發霉了!舉凡家俱、牆壁、衣物、廚房、浴室廁所、盆栽植物或土壤、食物甚至水裡面等等到處可見霉的蹤跡。

霉究竟是什麼?

霉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霉其實就是黴菌,是微生物的一種,世界上已知的黴菌種類大約有六萬到八萬種之多。而常見的黴菌型態有十二種之多(包含頭芽孢菌、鏈隔孢菌、麴黴菌、黑酵母菌、毛殼菌、枝孢菌、鐮孢菌、毛黴菌、青黴菌、葡萄穗黴菌、木黴菌、紙細基孢菌)。通常一般黴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只要環境的溫溼度條件符合就會不斷的滋生繁殖。而且他們的生命週期非常單純,不太容易被干擾中斷。黴菌是透過孢子(某種意義上來說孢子就是就是種子)來繁殖,孢子非常微小,大約零點零零五公釐,黴菌的孢子成熟後會脫離菌絲體在空氣中飄浮著,隨時會降落或附著到各種它遇到的物品表面上。當環境的水分與溫度條件合適的時候,孢子就會「發芽」,也就是會從孢子長出菌絲來繁殖,這些菌絲會「吃」掉任何它可以吃的物質,成長一段時間後就又會長出許多孢子,孢子成熟後便脫離菌絲體在空氣中飄浮著,等待下一次降落或附著物品,就這樣周而復始地進行黴菌的生命旅程。在自然界中黴菌其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的「清道夫」角色,它會分解各種可以被分解的垃圾、如落葉、枯樹、動物屍體、排泄物、甚至土壤等等,有了黴菌,自然環境才能生生不息的循環再生,但是有些黴菌一旦進入人類的生活範圍裏面尤其是房屋裡面可就不一定是這樣了,它會對人類的健康帶來重大的影響。

強大的生命力與破壞力

黴菌會分解任何它可以分解的物質,而這分解的過程就會使得這些物質產生質變,會使食物腐敗生成毒素、使建築材料變質、劣化、腐蝕、甚至斷裂崩壞,像是壁癌便是很常見的例子,使得牆壁幾乎無限制的粉末化。幾乎所有物品包刮塑膠或玻璃或鋼鐵的表面都會有產生黴菌的機會。

黴菌可能在地球上存在超過數億年,具有超強的生命力,甚至在太空中也可存活超久,德國的太空中心曾經嘗試讓一種在太空站常見的黑黴菌孢子持續照射X射線來觀察其反應,結果這種黑黴菌孢子對於輻射線的耐受程度竟然高於人類約兩百倍,而且這輻射線的能量已經足以讓人類致死了,可見黴菌的強大生命力!

黴菌對於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力其實指的就是黴菌的「分解」能力。黴菌為什麼會具有分解物質的能力?因為黴菌自己無法製造養分,只能靠著產生酵素來分解所附著物體的表面以便獲取自身所需的養分,就是因為黴菌具有這種分解、淨化的能力,有些黴菌被拿來當成治病的藥物像是青黴素(盤尼西林)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抗生素,是從青黴菌裡面提煉出來的藥劑。不過大部分黴菌分解能力卻對人類的生活造成各種大小不一的影響,黴菌會生長在衣物皮革上讓衣物顏色與材質無法回復,還有前面所提到的壁癌,對食物的破會是最常見的,像是蔬菜水果、麵包饅頭、各種食材等等都是黴菌常見的生長所在,這些可以說是很容易被我們發現,不過一旦發現黴菌,通常這些食物已經腐敗不能食用了,除了這些之外,肉眼看不到的黴菌其實非常多,比如說咖啡豆、稻米、玉米等等,很多都是肉已不易發現的,而這些肉眼不易辨識的黴菌往往會被你我吃下肚。不管是肉眼看不看得見的黴菌,對於人類最大的影響當然是是在健康方面。

黴菌對人類健康的重大影響

黴菌對人類的健康有長遠的影響,除了對人類有助益的生物醫學方面的貢獻之外,對人類健康的傷害也非常的巨大。

黴菌對人類的傷害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感染、過敏以及中毒。

感染

人體最常發生黴菌感染的部位是皮膚、指甲、頭髮、生殖器等。比較常見的皮膚黴菌感染症狀像是香港腳、股癬、汗斑等。很多人不知道香港腳是黴菌感染引起的,由於人的腳底皮膚常常處於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所以特別容易感染,如果不注重治療與生習慣很容易復發或是潰爛惡化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特別要注意的是感染香港腳不一定會癢。股癬,顧名思義常見在臀部腹股溝附近,通常會產生環狀紅腫疹泡,奇癢無比。汗斑則是比較常見在脖子、腋下,這些都是芽孢菌感染造成的。在指甲方面,最常見的黴菌感染是俗稱灰指甲的的甲癬感染,通常有香港腳的人都會程度輕重不一的感染灰指甲,要注意的是指甲沒有變灰色並不代表沒有感染。而頭髮常見的黴菌感染有頭皮皮屑芽苞菌感染(前面所提到的頭芽孢菌型態)頭癬、脂漏性皮膚炎等。生殖器最常見的是念珠菌感染,尤其是女性朋友,幾乎百分之七十的女性都曾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人會感到私密處常常會搔癢難忍嚴重的甚至會產生異味或刺痛感。

過敏

前面提到黴菌的生長過程會釋放孢子在空氣中飄浮,而這些孢子就是造成過敏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對黴菌過敏的人如果接觸或吸入孢子就會引發過敏症狀。較常引起過敏的黴菌是前面所提到的麴黴菌類。黴菌引發的過敏症狀很多種,最常見的有氣喘,鼻炎(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有些會讓人有頭痛、鼻塞、流鼻水、眼睛不舒服(過敏性結膜炎)等類似感冒症狀、有的人甚至會引發急性腸胃炎或蕁麻疹。

中毒

部分黴菌的孢子與代謝物質具有毒性,對人體會有一定程度的危害。較常見的有前面所提到的麴菌類影響最為廣泛。累積到一定濃度時,會對人體產生威脅。甚至有具傳染力的黴菌孢子,透過空氣傳播,隨著鼻腔、呼吸道進入肺部停留,造成有肺部疾病的人病情加重。更嚴重的是某些麴菌類的毒素會聚積在食物中對人類和動物造成毒害,這些食物像是包括穀類、核桃類、黃豆、花生和其他農業產品,嚴重的是這類黴菌所產生的毒素會經由動物吃入之後轉入其肉或蛋裡面進而間接傳到人體。最常見的這種黴菌毒素像是黃麴毒素和赭麴毒素。黃麴毒素不僅對於人類造成重大毒害如導致癌症與降低免疫力甚至對於畜牧業也會造成損害,許多國家都對於黃麴毒素的含量建立了嚴格的管制辦法。赭麴毒素則對於腎臟或泌尿系統功能有嚴重的危害。除了這些之外像是肝功能下降、神經系統損害等等都是黴菌對健康的主要危害,尤其是家中如果有孕婦或小孩的話更應該要注意黴菌的影響。

如何對付或預防霉

既然知道黴菌的生長條件以及黴菌對環境、對生活、對健康有著這麼大的影響,那要如何才能夠不讓這存在超過數億年的微生物危害我們的健康與居住環境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乾燥!

黴菌成長的第一要件就是水分,家中所有容易有水分或蒸氣的場所就要優先注意,像是浴室和廁所,尤其是浴室,高溫高濕,又充滿了黴菌的食物(人體的皮屑)簡直是黴菌的天堂,因此浴室最好是保持通風,或是在洗完熱水澡之後用冷水將浴室沖洗一次降低溫度,抑或是用超過攝氏五十度的水沖洗超過五分鐘,讓黴菌死亡,有些國外的專業除黴菌的公司會用高溫蒸氣來蒸浴室或廁所的牆壁角落,殺死黴菌和它的孢子。所以保持居住環境的乾燥是消除黴菌的第一要務,最好定期檢查家中是否有任何漏水的現象,如牆壁或水管、水溝等。有控濕功能的除濕機或空調最好將濕度控制在百分之三十到六十之間,創造出黴菌難以生長的環境條件。另外,洗衣機是一個容易忽略的地方,洗完衣物最好打開蓋子讓水分乾燥或最好定期的清洗洗衣機的縫隙。如果已經發霉了最好在除霉之前戴上口罩與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家中常用的漂白水是一個很好的除霉工具可以善加利用。

第二點就是讓黴菌沒有食物可以吃,黴菌可以分解各種它可以分解的物質,因此除了水分的控制之外,除霉的第二要務就是環境清潔,除了人類的食物應適時存放於冰箱之外,人類或家中飼養的寵物種植的植物等等所產生的代謝物都可能是黴菌最佳養分來源,比如說人類和寵物的皮屑、毛髮如果沒有時常清潔打掃環境,這些就成了黴菌的最佳食物,尤其是家或辦公場所的地毯,地毯的纖維縫隙是黴菌最佳孕育場所,如果不時常加以清潔乾燥的話。

所以說,要避免黴菌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其實很簡單,只要做到時常保持環境的乾淨、乾燥就是最基本的。

切記,潮濕環境對我們的居家生活與健康來說是弊大於利!